改造學校的“精氣神兒”
在吳俊清看來,身為學院院長,開學典禮和畢業典禮的講話非常重要,“這是一份責任,我非常看重并且要認真準備”。
“孩子們到大學的第一天,聽到的第一場報告或者講話能激發他對今后四年甚至一生的展望和計劃,這很重要。”吳俊清說,“而當他們大學畢業時,其實很多人是迷茫的。對于即將真正走向社會的學生,再給他們一些囑托和忠告,我覺得是我應盡的責任,更應當好好準備。”
4年前,吳俊清從中北大學調任剛剛“專升本”的太原工業學院任院長。他回憶說,“我剛來的時候,這棟樓周圍全是荒草地,整個校園里就只有一棟樓。2008級新生來校報到時,不少人看到這樣的校園都失望地哭了,說還不如他們的中學。有些學生看完校園后直接就走了,留下來的學生也總是抱怨。”
對2008級學生入學時的場景,吳俊清記得也很清楚。“開學典禮時,我站在一個臨時搭建的棚子下講話。新生軍訓時,天一直在下雨,學生們踩著泥水點子走正步,濺得滿臉都是。當時我就下決心,不管多困難,一定要讓他們在這里生活好、學習好。”
第二年,頂著巨額外債,太原工業學院建起了該院第一座標準化運動場。經濟與法學系畢業生許彬說,“一位有心的同學拍了學校4年來變化的圖片,做成PPT讓大家分享。那些熟悉的畫面讓我很感動。我給母校寫下了臨別贈言‘祝學校越來越好’。”許彬說,4年前,他們在土操場上拔草開辟場地軍訓,在泥水里摸爬滾打。4年來,他見證了母校一點一滴的變化。
當然,這所學校的變化不只是硬件上的,“精氣神兒”也在慢慢發生改變。2008年12月,太原工業學院建立了集中聽取學生意見和建議制度,每學期安排一場院領導和學生的對話會。除了保證每個班有兩名學生代表外,任何學生都可以報名參加,而且參加對話會的學生可以隨意向校領導發問,被提問的院領導要在限定時間內做一對一答復。
“第一次開對話會的時候,很多校領導不想去,其實是不敢去。我說不行,必須得去,要直接面對學生,問什么答什么,不能立即解決的要說明原因,請求學生原諒,面對面把事情解釋清楚。”吳俊清說。
對話風氣一開,學生們“有一問一”。
在一次面對面交流會上,一名2010級的學生站起來反映學校食堂的衛生問題,說學校食堂提供的筷子經常粘著菜葉,用起來特別不放心,自己買了一套不銹鋼的餐具隨身攜帶使用,可食堂里的水龍頭不出水,導致無法清洗。聽到這一消息后,吳俊清立即責成學校飲食中心嚴格規范清洗消毒程序,并委托伙管會6名同學每天監督檢查。
不僅如此,還有學生質疑院領導在食堂菜價上侵吞學生福利,質疑學院政策等。更有學生在對話會上直接問吳俊清:“我們這樣一個學院,剛剛專升本,又地處不發達的太原,你覺得像我們這樣的學生出去后能有什么出息?”
“有些問題確實令我們很尷尬,但我覺得他們是真心的。”吳俊清說,“不斷地互動有助于我們了解學生們在想什么,更有助于啟示我們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幫助學生們走好人生最重要的時期。”
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并不局限于對話會。據了解,太原工業學院的學生和教師可以隨時敲開院長的房門反映問題,而一般的系領導和院領導要想找院長“匯報工作”則需要預約。吳俊清也經常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進到學生宿舍——在畢業演講中,他提到的“一些同學在宿舍里的活動范圍就是床上,以電腦為圓心,以胳膊長為半徑拿取物品”的現象就是他親眼所見。
除了面對面的溝通交流,“院長信箱”也是吳俊清與學生溝通的另一個“給力”渠道。一位今年畢業的同學發信稱,“轉眼我畢業已有半個月左右了。從大一到畢業,學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家都期盼著新院長能夠給學校帶來突飛猛進的發展,現在看來這些愿望已然成為現實,我由衷地想說:院長,謝謝您!”吳俊清的回復很簡單,他說,“學校的發展是包括您在內的每一位師生員工用艱苦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澆灌而成的,我僅是盡了每一個院長都會盡的責任和義務而已,非常平實,非常普通。”
交流是寬松的,管理卻是嚴格的。一次,山西省某部門在太原工業學院開會,會議下午3點鐘開始,會務主辦方怕教師和學生遲到影響開會,讓吳俊清通知教師和學生兩點半開會。吳俊清揮揮手說不用,在太原工業學院通知3點開會,人肯定3點前到齊,不會有人遲到。事實證明果然如此,并且會場沒有任何人接聽電話,這令主辦方驚訝不已。
太原工業學院教師姜偉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吳院長對別人要求很嚴格,對自己的要求更嚴格。”在姜偉的記憶中,學校召集的會議,不管大會小會,吳俊清從未遲到過。一位與吳俊清熟悉多年的老朋友近日見到吳俊清后感嘆道:“這次他真是用心在做事,他以前頭發黑亮,現在年紀輕輕就這么多白頭發了。”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