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大山下 疲憊而尷尬
半夜一點多,輔導員小高心急如焚趕往學校。她剛接到學校宿管電話,一群男生在宿舍樓下發生爭執,整棟宿舍樓的人都在圍觀起哄,宿管“管不了”。勸說協商、帶學生去保衛崗錄證詞、安撫學生情緒,一連串工作下來,小高回到家時,天已經亮了。
小高成為一名民辦高校輔導員剛兩年,現在帶4個班226名學生,如果巡房制度認真執行下來,她整個學期每天晚上都得在學生宿舍中度過。而24小時保持開機,不僅經常下班后把她拽回學校,還多次讓難得的周六日“報銷”。用她的話說,自己是學生的保姆、心理咨詢師、救火隊員,“身兼多職”。
從最初“覺得找了個光鮮亮麗的工作”,到現在“沒有認同感和成就感”,最近半年,輔導員的身份讓原本活潑外向的小高覺得很累。而這兩年間,她的同事中已經有5個離校轉崗了。
近日,在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舉辦的2012民辦高校工作創新論壇上,專門辟出一個分論壇,主要討論民辦高校輔導員隊伍管理困境。“輔導員流動性大,學校留不住他們”、“輔導員住房問題需要解決”、“輔導員在學校的地位低,學生都不服管”……部分民辦高校學生處負責人在分論壇上“大吐苦水”,感慨輔導員工作積極性降低。
“不積極”的背后,是民辦高校輔導員尷尬而疲憊的生存境況。
“民辦高校輔導員呈現主觀心態上的職業倦怠。”廣東高校思政教育研究會會長李小魯在調研中發現,民辦高校輔導員容易陷入事務的泥潭中,職業壓力大。在工作兩三年后,便呈現職業倦怠。
工作量大、待遇低、前途迷茫,是壓在民辦高校輔導員身上的三座大山。不少民辦高校輔導員在現狀面前“垂頭喪氣”:工作越做越沒有奔頭。
工作量大,位置尷尬
高校輔導員不僅是學生的“政治領路人”,還一直被笑稱為學生的“保姆”和“救火隊員”。學生遇到困難第一時間向輔導員求救,任何與學生相關的信息也由輔導員傳達。而相比公辦高校的輔導員,民辦高校輔導員的工作量不僅更大,位置也更加尷尬。
民辦高校輔導員工作主要為思政教育、班級管理、咨詢服務三部分,一個人至少帶200名學生,“發一條通知都要經歷多重循環才能傳達到每一個人”。記者了解到,民辦高校輔導員還有“兼職”,分別負責學院學生黨務、學生社團、助學貸款、學生創業等工作。“兼職”給他們增加了至少一半的工作量。
小高向記者講述了一個同事的經歷。班里有個學生情緒一直處于低潮,想不通的時候就向帶班輔導員尋求幫助。每次電話和信息的內容都觸目驚心,學生喪氣地重復著“活不下去了”之類的話。接連一個月,輔導員每天開導這名學生,自己也焦慮得每晚不得安睡。后來他向學校建議:能否為輔導員建立一個心理疏導室?
輔導員從學生身上接收到的,并不只有信任與感激。民辦高校學生更加注重個性與平等,消費意識強,“花錢不是來求被管”的心理普遍存在。但學校并未放松對學生的嚴格要求,每個班的出勤率、考證率都有一個準確數字來考量,而這個數字關系到輔導員年底的考核。
如此一來,學校對學生的嚴格要求,轉嫁成為對輔導員的工作壓力。如為了保證出勤率,輔導員得“天天去催學生上課”。小高曾為了提高班級英語四級通過率,重拾英語課本幫學生補課。如此一來,面對“衣食父母”,打也不是,罵也不是,輔導員常常感覺很“窩囊”。
待遇、職稱和發展 一個都不能少
“學生輕易就將輔導員的教育結果化為烏有,在現實面前,輔導員有一種回天無力的無奈。” 李小魯說。
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李峻說:“民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普遍大于公立學校,從民辦高校出來的輔導員到任何一個公立學校工作都能勝任。”他了解到輔導員的辛苦處境,鼓勵他們實現自我轉型,從學生的“保姆”成為管理者和服務者,但效果不明顯。
然而,大量工作并未帶來高收入。肇慶一所民辦高校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學校輔導員基本工資為2300元,加上帶班人頭費,“輔導員每月能拿到兩千七八”。記者了解到,由于民辦高校由自身籌款經營,輔導員待遇高低與所在學校財力基礎密切相關。
有輔導員訴說,應聘成為輔導員的時候也是過五關斬六將,自認為找了份光鮮亮麗的工作,但入職后從不敢向學生提及工資多少。“讓學生知道一個月才這么點錢,他們更不會尊敬你了。”
而最令民辦高校輔導員“疲憊”的是對前途和出路的迷茫。“輔導員的難題在于上課難、評職稱難”,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處處長卜佳銳向記者解釋,輔導員主要給學生上思政教育類課程,課程少、課時少,轉成專職教師難;國家對于民辦高校教師評定職稱非常嚴格,職稱上不來,待遇也就難提高。
“輔導員職業前景并不窄,但是缺少進修和學習的時間。”李小魯說,輔導員像保姆似的被事務纏身,只會越來越偏離專業化道路。他認為,合格的輔導員應該既要防止教育缺失,又要防止教育過度。
產生職業倦怠的輔導員,有的選擇跳槽到更好的學校,有的直接離開輔導員行列。“5個輔導員兩年內走掉3個”,一所民辦高校負責人告訴記者。連待遇較好的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流失率也達20%。
沒有穩定的輔導員隊伍,學校的正常運作也就無從談起。因此,現在不少學校正為留住優秀的輔導員而努力。
有的學校著力提升工資。據廣東松田職業學院學生處處長歐仕身介紹,講師級別的輔導員月工資在6000元以上,工作10年以上的有可能超過7000元。如果應聘時學歷為研究生,工資也有4200元。
有的學校竭力為輔導員“鋪路”。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的輔導員想要獲得高待遇,可通過評職稱和工作業績兩種方式實現。學校將輔導員分為5個級別,如果業績優異,按照標準就能評定為一級輔導員,而它所對應的待遇標準就是“副高級”待遇。“工作業績和職稱同時作為考量標準,即使沒評上職稱,根據工作業績同樣可以晉級,不影響輔導員前景發展。”卜佳銳說。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