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記性很不好,英語單詞老是背了又忘,數學公式也經常記不住,這到底要怎么辦?”福州家長程女士最近很為兒子的記憶力發愁——暑假過后兒子就上初三了,面臨著升學的壓力,需要記憶、背誦的內容肯定更多,但以兒子目前的狀態來看,記憶力差是備戰中考的一大軟肋。程女士想不明白,為什么有的孩子記性特別好,自己兒子卻老是記不住東西。訓練記憶力,到底有沒有“秘訣”?
【案例】孩子記性不好成績總在中游
程女士說,兒子在福州一所公辦初中校念初二,班上學風不錯,孩子自己也很用功,但似乎就是沒有“開竅”,無論怎樣努力,成績始終在中游徘徊。“我覺得這跟他記憶力不行有很大關系,”程女士說,根據她的了解,兒子班上成績前幾名的孩子,記憶力都特別好。
為了提高孩子的記憶力,程女士也想了不少辦法,比如讓孩子多吃堅果、藍莓等增強記憶力的食物;告訴孩子在背單詞的時候要用嘴巴念、用手寫、用耳朵聽、用腦子記,手腦眼耳并用;盡量把背誦的時間安排在早上等等,不過,這些做法似乎都收效甚微。
【說法】記憶力其實沒有好壞之分
像程女士的兒子這樣,因為記憶力不佳而感覺學習吃力的孩子并不在少數。在海都教育QQ群里,不少家長也在討論,為什么有的孩子記憶力特別好,而有的孩子盡管很努力,卻還是記不住。
“其實,記憶力根本沒有好壞之分,只有經過訓練和沒經過訓練之分。”福州華新憶全腦教育機構的教學組長池老師告訴記者,不少家長有一個誤區,以為記憶力的好壞是天生的,但實際上,只要正確地使用記憶規則和技巧,人的記憶力不但可以大幅提高,而且創造性也可以得到更大發展。
為了證實這一說法,池老師現場給記者出了一道題:在一張白紙上寫著25個獨立的、沒有任何邏輯關系的詞,包括“足球、白宮、熊貓、興奮、花盆、培訓”等等,讓記者把它們背下來。記者背誦用了6分鐘時間,而池老師的學員——小學三年級的女生陳同學,只看了一分半鐘,就流利地說出了全部25個詞。
“這就是經過訓練與沒經過訓練的區別。”池老師告訴記者,實際上小陳同學在記憶的時候并不是死記硬背,而是用老師教授的方法,把這些詞編成了一個故事。這樣,在她復述這些詞時,腦海里呈現的不再是單一、無序的詞,而是一個連貫的故事。這樣的方法,就是圖像記憶法。
孩子就像“編導”輕松記住材料
池老師介紹說,人的左腦和右腦形態相同,功能卻大不一樣,左腦用語言來處理信息,負責進行分析、判斷;而右腦將收到的信息用圖像來處理,瞬間就可以處理完畢。這種超高速的信息處理能力,讓右腦具有神奇的記憶能力。
圖像記憶法,就是要調動右腦的巨大潛能,把原本抽象的記憶材料,轉化為生動的圖像,然后利用大腦對于活動圖像的敏感性來進行記憶。其中,最關鍵是運用靈活生動、天馬行空的想象,把原本使用聲音記憶的材料,轉為運用圖像記憶。
據介紹,運用圖像記憶法的記憶者,就如同電影電視劇的編劇和導演,會把需要記憶的材料靈活地編成一部微電影。當他背誦的時候,就像是在腦海里面把微電影重放一遍。
當然,就像現實中的編導需要學習很多功課,做記憶材料的編導,也需要不懈地學習才能掌握方法。例如,圖像記憶法又分為聯想法、諧音法、代替法、簡化法、定樁法等多種,掌握每種方法都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學習。
學了記憶方法關鍵是要會用
目前在各類培訓機構中,各種訓練記憶力的方法很多,而家長想知道的是,孩子經過訓練之后,看上去“超強”的記憶力能保持多久呢?
華新憶全腦教育機構的負責人認為,其實,只要學會了提升記憶力的方法并熟練運用,孩子可以終生受益。很多孩子在結束訓練后,沒過多久又變得“健忘”,是因為他們沒能把學到的記憶方法靈活、熟練地運用到日常的學習當中。因此,不但要讓孩子學會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學會得心應手地運用這些方法。
【體驗】記憶專家張海洋將來福州做演講
據了解,暑假來臨之前,華新憶的首席教育顧問、記憶專家張海洋將來福州進行演講,與福州的同學和家長們分享自己的“記憶秘訣”,感興趣的同學和家長可撥打本報熱線968111,進行報名預約。
張海洋是中央電視臺《狀元360》記憶欄目顧問,具有過目不忘的驚人記憶力。他一直致力于記憶研究和培訓,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教育教學理論,先后訓練多名學生參加世界記憶力錦標賽并獲獎。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