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考必勸”,這是許多高校在考試前必做的“常規提醒”,而正是由于它的“常規性”,一直以來,大多數學生對此“很不感冒”。眼下,各高校的期中考又陸續來臨,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用“賣萌”武裝“提示”,打出了“考試憑實力,才對得起那些年一起追的女孩”的海報,頓時在校園內外激起千層浪。
對于嘉庚學院勸誡作弊的這一“軟措施”,人們給予很大肯定。教育人士認為,“軟措施”可行,但那些將防止作弊落到實處的“硬措施”也不能落下,在“軟硬兼施”的同時,學校還應探究學生諸多的作弊原因,并改善教學質量,對作弊現象“治本”而不只是“治標”。
從說教到賣萌 手段變化明顯
大一新生入學,輔導員總會苦口婆心地講解一番《學生手冊》,講到作弊處罰一項時,輔導員也總是神色嚴峻,歷數種種前車之鑒。然而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不管在哪所高校,考場作弊被擒之事多少存在,且從未消停過。
為對付考試作弊,高校也在不斷努力,嘗試各種“新招式”。
2008年,中山大學的每科考卷頂端,都赫然印上了“考試作弊者不能授予學士學位”的字樣;2009年,北大教務部于考前發出公開信,公開信里引用詩歌《考場歌》作為勉勵,詩歌部分內容為“遵守考紀,嚴肅校風;因小失大,徒然無功”;2011年,廈門大學打出“考試不是打DOTA(一種很火的網絡游戲),請不要團隊合作”的口號,與此同時,廈大學生處網站上還貼出一則用文言文書寫的考試誠信倡議書;前幾日,廈大嘉庚學院張貼“考試憑實力,才對得起那些年一起追的女孩”等海報,跟隨廈大的“賣萌”路線,用輕松活潑的方式倡導誠信考試……
縱觀全國各高校一路走來勸誡作弊手段的“改革”,變化顯而易見。
而在廈門,這種由“賣萌”武裝的誠信教育,似乎越來越被高校和社會所接受。在微博上被大量轉載的嘉庚學院“賣萌”海報,就收獲了滿滿的支持與肯定。但在“賣萌”風氣盛行的象牙塔里,傳統的、相對嚴肅的誠信教育也并沒有被忽略,許多高校還是選擇了“正統”的做法,比如懸掛“一人誠信一人立、天下誠信天下興”一類較為嚴肅的橫幅,或于考前重申作弊處罰條例。
作弊成因復雜 賣萌只是宣傳
嘉庚學院參與制作“賣萌”海報的學工部老師說,“我們一直都在嘗試怎么把枯燥的東西變生動,讓這種看似主流的宣傳,變得更容易讓大家接受。”而這,也就是“賣萌”海報的最大特點。
導報記者發現,這類方式新穎的宣傳中,大多結合了時下最流行的各種“體”或各種“潮語”,如“淘寶體”、“咆哮體”,或“杯具”、“囧”等一些炙手可熱的詞語,而這些詞語,也正是學生群體所最容易接受的。
從高校自身來講,以學校名義發出的這些輕松活潑的宣傳口號,也讓學校在學生面前一改以往板著面孔說教或一本正經發布公文的形象。和藹可親的語氣,用詞前衛的語句,看起來就像一個久未謀面的老朋友。
而“賣萌”勸誡做法背后有著更深層次的東西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那就是屢禁不止的作弊現象。分析歷年來發生的違紀作弊現象的成因,廈門一高校教務部老師認為,有的是因為基礎差,學習吃力,對考試缺乏自信,鋌而走險;有的是平時貪玩或做兼職,學習精力投入不夠,突擊應考,投機取巧;有的是為考高分,卻適得其反;也有很少數是對考場紀律或學術規范不以為意,不拘小節鑄成大錯。其中,有平時學習成績欠佳的學生,也有學生干部甚至是高考狀元。
由此觀之,作弊成因如此復雜,“賣萌”式勸誡作弊宣傳雖很親切,但它最終能起到多大的勸誡效果,就不得而知了。
真正勸誡作弊 還要加強措施
“用詼諧幽默的方式去表達原本嚴肅的內容,一定會比義正詞嚴地講大道理有效果,這點毋庸置疑。”“即使看過賣萌宣傳之后,不一定能非常深刻地認識到考試作弊的嚴重性,但至少能讓同學們記住它。”“以前那種中規中矩的橫幅我看都不看一眼,但現在我會停下腳步給宣傳海報拍張照,這就是最明顯的差別。”
在調查大學生們對“賣萌”海報的反響時,導報記者收到的反饋很一致,幾乎都是肯定的。但當被問及這樣的海報最終能對勸誡作弊產生多大效果時,學生們的回答中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宣傳歸宣傳,我想最終不會作弊的學生依然不會作弊,但想作弊的學生也很難因為一張海報而改變主意,學校還需要在其他方面也加強措施。”大二學生陳靜蘭的這一看法,代表著大多數學生的觀點。
在他們看來,《學生手冊》上的條條框框雖然“很古板”,但多多少少還是能起到震懾作用。“特別是以往學生作弊被處罰的例子,那可是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血淋淋的教訓,這樣的例子被公布,對心存僥幸者必定會產生明顯效果。”
“在考試過程中,使用一些出其不意的‘招數’也不錯,前提是這些‘招數’要能‘瓦解’作弊者的作弊手段,例如對于那些事先把公式寫在桌上的人,可以臨時讓他們換位置。”嘉庚學院郭同學透露說。
標本兼治 新方式解決老問題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教務部部長林斕認為,在勸誡學生作弊這件事上,“軟硬兼施”絕對必要,前期的“賣萌”海報宣傳,再配合后期考試中的一系列規章制度,才能讓勸誡達到最佳效果。
林斕介紹,學校里各部門職能不同,在考試這項工作中,學工部更多的是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和疏導,而教務部則更多的是負責考場紀律與秩序維持,并及時處理考場違紀行為。這就決定了學工部可以先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勸誡作弊的宣傳,而教務部隨后則會相對嚴肅、規范地執行考試紀律。雖然兩個部門的手段措施不一,但做的是同一件事,最終想要達到的效果也是一致的。
林斕分析,教師的職責除了教書,還有“育人”,而學校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包括“賣萌”宣傳在內,也正是“育人”的內容之一,必不可少。大學生考試作弊已經不是新問題,而“賣萌”海報和嘉庚學院目前采用的“考前隨機排座”、“蔽名改卷”等做法,正是一種用新方式解決老問題的嘗試。
林斕認為,學生為何作弊的原因必須被更多地研究并被更好地把握。此外,在對待學生作弊一事上,除了勸誡,教務部門還應該更多地探討如何改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這些知識是有用的,是能真正培養能力的,從而對作弊現象“治本”而不只是“治標”。
此外,林斕說考試也應該嘗試多樣化,避免學生死記硬背,以最大程度降低學生作弊的沖動。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