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中國青年報》報道,目前在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湖北、云南等地存在大量在家上學的個案。
“在家上學”漸成規模,漸受青睞,主要緣于以下原因。
其一,對個性教育的強烈呼喚。過去的學校,校本特色非常濃郁,孩子可以根據自我情趣,選擇有特色的學校,更有利于發展自己?,F在,在均衡化的號子中,有特色的弱校被有錢的強校吞并,中小學都辦成了“航空母艦學?!?,村級學校和鄉鎮學校的數量直線下降。這種減少不僅造成教育文化的巨大損失,更造成了“千校一面”。這對于千差萬別的孩子是不合適的。
其二,對魅力教師和魅力教育的熱情向往。所謂的高師,多是“高分訓練師”而已,孩子的興趣開發、快樂心境、心理幸福以及人格和諧,不用太操心,道德發展、公共情懷以及博大愛心,也少有關注。所以,家長選擇“現代私塾”, “要讓學校適應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學?!?。
其三,對創造性教育的呼喚。調查顯示,在全球21個受調查國家中,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另據調查,上海教師的包容性堪憂,對學生奇思怪想的容忍度排最后?!盁o畏、好奇、激情,這是一個現代人在青少年時期所必備的氣質,但目前的高中教育往往是在限制甚至扼殺學生們的天性?!鄙虾@砉ご髮W副校長丁曉東對此感到十分的惋惜。
其四,對家庭教育價值的喚醒?,F在,很多家長都將教育責任完全推給學校,家長和家庭應該承擔的教育責任卻受到了忽略?!霸诩疑蠈W”的共同點,就是重視家庭教育的價值,重視家長的直接參與,強調對兒童的愛和尊重,實施以每一個學生為本的個性化的教育。”所以,“在家上學”對上述觀念是一個及時喚醒。(作者系媒體特約評論員) ●耿銀平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