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觸球訓練。

圖為正在接受感統訓練的孩子。
名詞解釋
感覺統合訓練課程(以下簡稱“感統課程”):感覺統合訓練是指基于兒童的神經需要,引導對感覺刺激作適當反應的訓練,此訓練提供前庭(重力與運動)、本體感覺(肌肉與感覺)及觸覺等刺激的全身運動,改善大腦處理感覺資訊與組織并構成感覺資訊的方法。
3歲的孩子應該會安靜地拿筆在紙上畫圓圈;4歲的孩子會單腳跳,能接住大人在不遠處丟過來的球;5歲的孩子交換腿跳躍則不在話下……然而,如今越來越多家長發現小孩需要安靜的時候坐不住,需要運動的時候就喊累,到底哪里出了問題?
記者近日走訪市場發現,一種以往作為醫院治療手段的感統訓練,開始在幼兒園、早教中心、培訓機構中流行,頗受家長歡迎。即使一節課程需收費100元/次,也參加者眾。
有兒科專家提醒,感統訓練并非“萬金油”,若患有多動癥等疾病的孩子,建議到醫院接受專業的治療。
好動寶寶參加感統課程變安靜
4歲的康康在幼兒園是令老師“頭疼”的一個孩子。上課時康康總坐不住,總喜歡“騷擾”周圍的小朋友,還時不時地大聲叫嚷。無論在家在外都經常發脾氣,非常任性。
幼兒園的老師建議康康上感統課程,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媽媽帶著康康走進了評估室。經過評估,康康的感統失調非常嚴重,觸覺、本體感覺都屬于重度的缺陷。根據康康的實際情況,老師給他訂了一個包括劃板、觸球等12項運動的課程。3個月的訓練效果明顯,“幼兒園的老師都說他安靜了許多。”康康的媽媽說。
“感統訓練課程通過本體感、觸覺的鍛煉,可以改善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家長會發現上過課程后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延長了。”佛山領思兒童學習行為發展中心首席學習咨詢師華興偉介紹說。
市場現狀:部分幼兒園開感統訓練班
五彩繽紛的課室,像兒童樂園一樣的運動器械,組成了一個感統訓練的課室。孩子在老師一對一的指導下,在特定的時間內完成一系列的動作,一般一節50分鐘的課時,需要完成12個項目的訓練。
“感統訓練最開始是在醫院的兒科,作為一種輔助治療的手段進行,后來被部分幼兒園引入到課堂,現在發展到一些早教中心、培訓機構也有開展。”市二醫院兒童發育專家王曉寧副主任介紹說,感覺統合失調需要通過系列的測評,才能分析診斷出究竟哪個感覺統合出現了問題。例如前庭平衡功能失常的兒童會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觸覺過分敏感的兒童會表現出緊張、脾氣暴躁、怕黑;本體感不良的兒童,缺乏自信,消極退縮,語言能力差,手腳笨拙等等。
“5月至今,已經吸引了超過30位小朋友前來參加感統訓練課程。家長都非常主動地來參加課程。”佛山領思教育兒童學習行為發展中心首席學習咨詢師華興偉介紹說。
記者從金寶貝、紅黃藍等早教中心了解到,感統課程已經滲透到各個年齡階段的早教課程中。而市內部分幼兒園,則以開展感統訓練班來吸引家長報讀。盡管每節感統課程目前大約在100元左右,但不少家長都樂于接受。
提醒
選課前先評估
“感覺統合失調是一個醫學的概念,要靠執業醫生確切診斷后,才能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王曉寧表示,感覺統合課程只是一個輔助的治療手段,可能對孩子的肢體協調有幫助,但并非所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都適合訓練,有部分孩子還必須通過藥物治療。例如視覺、聽覺較差的孩子,可能就會出現認字困難;有學習、書寫障礙的孩子,可能就無法在上課時候理解老師的意思,這些都沒有辦法通過感統課程訓練達到治療效果。因此,建議家長在選擇課程前,先到醫院的兒童專科進行診斷,確實需要進行感統課程訓練時候再去參加。
目前市場上有不少機構都打著感統課程的旗號開班授課,但課程的質量參差不齊。感統課程是一個完整的訓練體系,需要專業的設備和老師指導,因此家長為孩子選擇課程前,不妨先進行試課,了解清楚機構的資質和設備。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