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教育廳學生工作處朱敏處長和省高招辦林其天主任與廣大考生家長進行在線交流,詳細解讀了平行志愿投檔模式并對志愿填報進行指導。
據了解,實施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后,學校各專業錄取分數相差不大,再加上高校的“大小年”現象也基本消失,高校錄取分數相對穩定,很少大起大落。如果仍以學校錄取最低分為參照依據的話,有可能產生誤差;如果以平均分來衡量一所高校的層次,能有效地指導考生填報志愿。
【招生形勢】
考生減,計劃增
根據省高招辦公布的2011年我省普通高招計劃數,今年我省高招錄取率將再創新高。據統計,今年全省普通高考(含“高職單招”)考生共267197人,比2010年減少25482人,減幅約為8.7%。從招生計劃來看,今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總計劃為239808人(含教育部下達招生計劃和省內安排的用以沖抵流失新生的擴錄計劃), 2009年的比229449人增加了10359人;其中本科116032人,專科123776人。
雖然今年招生計劃跟去年相比有所增長,但是高等教育的優質資源,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國家重點大學,比如“985”、“211”大學競爭還是比較激烈。
【專家支招】
平行志愿注意“梯度”
林主任表示,平行志愿的主要特點是:志愿并列、分數優先、遵循志愿、一輪投檔。雖然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緩解了考生填報志愿的壓力,但并不是說這種模式沒有風險。
比如,考生盡管可以投檔到學校,但填報的專業志愿很高,又不“服從調劑”,就可能被學校退檔。第二種情況是考生身體有缺陷,就要避免填報自己身體受限的專業。第三種情況是誤闖政策禁區。第四種情況,就是幾個平行志愿之間一定要有適當的“梯度”,后面志愿院校的投檔分一定要比前面志愿院校的投檔分低才有意義。
征求志愿填報有門道
省高招辦提醒考生要注意以下三點:一、在省招委會規定的政策性降分幅度范圍內,即投檔分在相應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下20分(報考民辦高職高專院校可在50分)的所有未被錄取的考生,只要上了這一批次最低錄取分數線,都可以參加征求志愿的填報;二、征求志愿投檔錄取時,如屬已完成計劃后又追加的招生計劃,考生投檔分必須高于相關高校常規錄取時的最低錄取分數;三、希望被降分錄取的考生可選擇填報有可能申請降分投檔的院校。
平行志愿非“平等志愿”
林主任解釋說, “平行所謂志愿”,并不是平等志愿,它事實上遵循著“考生之間,分數優先;考生自身,志愿優先”的原則。
從這個意義上說,考生所填平行志愿各院校之間是平行的,但考生在填報時依次排列的院校自然順序是有先后的。該考生的投檔分如符合A院校的錄取條件,則會先投向A院校,在此情況下,該考生的分數即使達到B、C、D等院校條件,也不會再被檢索和投檔。更不會反向投檔,如先投D,再投C或A。
投檔錄取一次機會
有的考生及家長認為,平行志愿就是“平行錄取”,只要自己成績達到所填報的4個平行志愿院校的錄取條件,就有可能會被4所平行志愿院校同時錄取。這種理解是不對的。文史、理工類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規定,投檔是按考生志愿順序依次檢索,一旦考生檔案投到某一所志愿高校后,之后的其他平行志愿院校則不再檢索了。因此,就每個考生而言,投檔錄取機會仍然只有一次。
沖、 保、穩、 墊四大原則
林主任為考生家長總結出一個報考“口訣”,“沖一沖、即 穩一穩、保一保、墊一墊”。即把握好沖、穩、保、墊之間的梯度關系。在平行志愿填報時,不妨將自己有希望“跳一跳”夠得著的理想學校作為志愿A,將符合自己成績水平的“對口”學校作為志愿B,志愿C填一所“保守”學校,志愿D則填“墊底”學校。
錄取時同分不同位次
實行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后,對高考投檔分相同的考生如何排序呢?我省規定,投檔分相同時則按單科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進行排序,從而確定。
【報考策略】
出每一個考生在其群體中的位次。單科成績的排列順序:文史類為語文、文綜、數學、外語;理工類為數學、理綜、語文、外語。比如,文史類考生張三與李四投檔分相同,則先看他們的語文成績,語文成績高者位次在前,若語文同分 則看文綜;若文綜同分,再看數學;若數學同分,最后看外語。理科投檔分相同的考生排定位次的辦法也是如此。如果考生投檔分相同,各單科成績也相同,又填報同一所高校且符合該校投檔條件,則一起投檔這所高校,由高校審錄。
退檔后直接征求志愿
很多考生和家長認為平行志愿就是保險志愿,只要考分考高了,學校可以隨便挑,這是完全錯誤的。
假設某考生一本填報的4個志愿依次為復旦大學、上海財大、華東政法、廣州大學。被投檔到復旦大學,但復旦大學根據招生計劃數,該考生因為排名靠后,同時不愿接受專業調劑,而沒有被錄取而被退檔,考生就直接落到了征求志愿檔,而無法投檔到填報的其他三所院校,只要考生在每批次的首次投檔中被退檔,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此,考生填報志愿時,要正確評估自己的綜合實力,合理搭配平行志愿。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