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吉林省某重點高校博士生劉生(化名)最近很苦惱,因為她的“大學教師夢”可能破滅。一名年輕教師不久前告訴她,現在隨便什么高校招聘教師,都會要求應征者有碩士、博士學位,很多高校還要查其本科學校是否重點大學,甚至要看學生所讀高中是不是市重點、省重點。
最近一項調查顯示,57.5%的人感覺目前招聘中存在學歷“查三代”現象。受訪者中92.3%的人受過大學教育。
為什么一些用人單位喜歡“查三代”學歷
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畢業生、北京市某世界500強企業職員柯漢鋒告訴記者,近年來眾多高校擴招碩士、博士數量,不少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也隨之水漲船高,部分名企招收高學歷人才從事低技術含量工作的新聞也屢見不鮮。一些知名國企、事業單位學歷“查三代”的現象已成公開的秘密,并不稀奇。
柯漢鋒認為,這與一些單位更受畢業生青睞有關,用人單位為了減少簡歷篩選過程中的時間、人力等成本,刻意提高諸如學校背景、論文質量等硬性要求。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中國管理科學學會人力資源管理分會會長林新奇認為,學歷“查三代”現象,體現出部分用人單位甚至整個社會,對本科教育更加重視,以及對擴招后的碩士、博士等教育培養質量存在擔憂。另外這表明不少人對目前高考公正性、選拔區分度的認可,他們認為經過高考區分出來的第一學歷相對更公正客觀。
為什么一些用人單位喜歡“查三代”學歷?調查中,63.0%的人認為原因是人才市場供大于求,買方市場下招聘方隨心所欲;42.6%的人坦言,非重點院校的本科生可能基本功不扎實;38.2%的人選擇“高考更靠得住,碩士、博士的培養水分多”。
不過,更多受訪者(70.6%)認為,學歷“查三代”現象是“唯學歷是用”的社會風氣使然。
對此,全球職業規劃師認證首席培訓師鐘谷蘭“非常認同”。她說,用人單位查三代學歷,與很多企業在招聘時不知如何挑選合適人才有關。另外,不僅是用人單位,當前社會普遍存在“唯學歷論”的觀念。比如一些畢業生認為不該將第一學歷作為大學教師崗位的用人標準,但如今不少大學生對“好教師”的標準,也停留在“這個教師是哪個學校畢業的”等觀念上。
“因為很多外企沒有‘學歷崇拜’。”柯漢鋒在接觸眾多著名外企后發現,他們在面對能力相當的應聘者時,更愿意招收學歷較低的人。因為在他們看來,學歷較低者既然能與強勁對手旗鼓相當,說明他的領悟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更高一籌。
哪些單位在招聘中喜歡對應聘者學歷“查三代”?調查中,64.3%的人首選“政府機關”,接下來是“國企”(63.3%)和“事業單位”(62.5%)。其他還有:“高校”(37.4%)、“外企”(23.9%)、“私企”(14.3%)。7.8%的人表示“不清楚”。
學歷“查三代”現象會產生什么影響
德資企業博世集團人事部的一名負責人坦言,當前確有不少企業招聘時查三代學歷。但通過諸如學校背景、論文等硬性條件以期選拔優秀人才的方式,只會篩出“會考試”的“偽人才”。
對于部分單位招聘時查三代學歷,調查中超半數受訪者(52.3%)表示“反對”;但也有23.1%的人表示“支持”或“非常支持”;24.7%的人覺得“不好說”。
林新奇認為,對于需要員工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科研能力的用人單位來說,將“第一學歷”作為選拔標準可以理解,但應僅作為參考,而不是“一刀切”地作為絕對標準。畢竟“一考定終身”的高考也并不完全客觀公正,也包含許多偶然性。所以現在在不斷改革高考制度,例如一些高校實行自主招生和推薦制度。因此,企業在招聘過程中也應面向未來,而不是回看過去。
學歷“查三代”現象會產生什么影響?調查中,74.9%的人認為這會加劇唯學歷是用的社會風氣;66.3%的人覺得這會造成新的就業歧視和不公平;64.5%的人認為,這會加劇高考“一考定終身”的情況;另有40.4%的人選擇“弱化‘學習改變命運’的觀念”。林新奇認為,用人單位應建立健全健康的人才評價機制,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和評價標準,客觀公正地看待學歷和出身問題。我們還應進一步促進教育均等化,比如改良高考制度,對目前教育培養人才的方式方法,及學制、專業、課程設置進行改進。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出,要消除學歷歧視,應從國家公務員招考抓起,清理事實上存在的學歷歧視規定;其次,應給所有各類教育、各類學校平等競爭的環境,消除教育與學校的等級觀念,從而引導社會打破“學歷情結”,從學歷社會轉向能力社會;再次,要創新人才評價發現機制,建立以崗位職責要求為基礎,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科學化、社會化的人才評價發現機制。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