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小合
每年入冬前后,天氣的忽然變化特別容易刺激呼吸器官,宏醫堂國醫館的劉仲琦醫師介紹,這是誘發小兒感冒咳嗽的常見因素。由于感冒咳嗽的致病機制較為復雜,劉仲琦醫師提醒,在治療感冒咳嗽時需詳審病機、分型辨治,才能盡快治愈疾病。
天氣轉涼感冒患兒增加
“上午的時候還好好的,睡了個午覺起來就開始咳嗽,而且還流鼻涕,一個小時后,咳嗽逐漸開始加重。”昨日,在宏醫堂門診部,林女士抱著剛看完病的5歲女兒憂心忡忡地說。
在門診部,另一位媽媽王女士說,孩子今年6歲半了,最近一段時間班級里得感冒的孩子特別多,她還特意給孩子用了預防的藥,可這也沒能阻擋感冒發燒的襲擊。
據劉仲琦醫師介紹,現在已經到了小兒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每天的門診量比往常增加了近1/3,感冒、咳嗽患兒明顯增多,家長們應該提高警惕。
以風寒居多治療當先辨證
這段時間接診的患兒多惡寒重、鼻塞、流清涕、咳嗽,舌苔薄白而潤,口不渴或喜熱飲,這些都是風寒的癥狀。福州人大多數是屬于陰虛或濕熱體質,風寒容易入里化熱,因此風寒感冒后,化熱很快,一般數小時至數天就會出現咽痛、痰黃等熱象。
在劉醫師看來,感冒就是外感邪氣而致。在自然界有六種邪氣,即風、寒、暑、濕、燥、火。風邪侵害人體,一般多侵害人的頭面部位,常常外感風寒而引起了頭痛、流鼻涕、打噴嚏、咳嗽、咽痛等。此外,時令之暑、濕、燥邪也能雜感而為病,所以又有夾暑、夾濕、夾燥等不同兼證。“所以,只有明確了‘外感’屬于哪一個‘證型’,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治療。”
反復感冒可用中藥增強體質
對于反復感冒的患兒,劉醫師認為,中醫調理提高免疫力是“王道”。小兒反復感冒90%以上由病毒引起,中醫藥在抗病毒感染方面有很好療效。“復感兒”平時常表現為咳嗽久不康復、自汗、厭食、手足心熱、咽紅不消退、扁桃體腫大、不耐寒涼等。這些孩子在平時要適當進行調理。一調肺氣,提高抗病能力,二調脾胃,以杜絕生痰之源。“復感兒”在不發病期間也必須堅持服用藥物,才能達到扶助正氣、增強免疫力、減少呼吸道感染發病的目的。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