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兒童發熱用藿香正氣水敷肚臍就能“搞定”?兒科專家表示,這個方子非常不靠譜,小兒發燒應首選物理降溫法,使用溫水擦拭腋下、頸部等大血管部位;多飲水,增加尿量,促進體內毒素排出。但是,如果孩子體溫超過39℃,就必須送醫院檢查了。
深秋時節,早晚的溫差越來越大,很多孩子總是一不小心就患上發燒感冒,這讓家長頭疼不已。每當孩子發燒感冒時,一些家長因為但是醫院細菌多易感染,醫生給孩子掛水,所以總習慣自己當醫生,給孩子診治,而各種偏方驗方就成了家長給孩子治病的法寶。
前段時間,一條號稱是名老中醫開出的感冒退燒驗方就在媽媽群爸爸圈里被瘋狂分享著,“不用吃藥、無需打針,一支小小藿香正氣水敷在肚臍上就能輕輕松松讓孩子退燒,而且完全沒有毒副作用,適用于上至80歲老人下至6個月嬰兒。”,帖子中還貼出了不少家長的切身體會:“每次孩子生病,一到醫院肯定得掛水,使用抗生素,在得到這個方子后,孩子高燒39℃,身燙手腳冰涼,渾身疼痛,頭昏怕冷,用棉球蘸滿藿香正氣水放入肚臍后,半小時體溫降至38.5℃,一個小時后降至38℃,次日晨起后體溫恢復正常。
藿香正氣水真有如此神力嗎?能應對所有的感冒類型嗎?帶著疑惑,讓我們聽聽兒科專家怎么說。
秋季兒童發熱 應分型用藥
藿香正氣水只能應對暑濕感冒
不少兒科專家表示,上面的說法,臨床上從沒有使用過,也未驗證是否有效果。藿香正氣水是一種口服液,只能對應暑濕感冒,不是對所有的發熱都有效。從西醫的理論來看,人體發燒是因為下丘腦中調節體溫的神經中樞出了問題,我們有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兩種手法。藿香正氣水不可能影響到這個系統,同時僅在肚臍眼敷也不能起到物理降溫的效果。這個辦法既不是物理降溫也不是藥物降溫,不可隨意亂用,免得耽誤病情。
藿香正氣水被很多家庭當作常備藥,與它的功能不無關系--解表化濕、理氣和中。不過,很多人對這八個字一知半解。按照中醫的理論,“解表化濕”意味著藿香正氣水能夠化解那些入侵到人體最表層的寒氣和濕氣。如果人們受到寒濕之氣入侵的話,就容易引起發熱,或嘔吐、腹瀉等癥狀。“理氣”意味著藿香正氣水能夠理順人體內的濁氣,能夠使清氣上升,濁氣下沉。“和中”則是指藿香正氣水能夠調理人體內的脾胃功能。藿香正氣水除了我們熟知的能防中暑的功能外,對某些種類的感冒發熱也有所幫助。
需要提醒的是,藿香正氣水能治的感冒一般是胃腸型感冒,比如那些受涼同時感受濕邪引起的感冒。如果人體受到了濕邪的入侵,又夾雜有寒氣,那么很容易引起發熱,同時伴有嘔吐的癥狀。但是,普通人很難區分究竟是不是胃腸型感冒。所以家長不可隨意使用藿香正氣水,雖然沒有明顯的害處,但可能會耽誤病情。同時少數孩子對酒精過敏,使用藿香正氣水一定要謹慎;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孩子病情變化快,體溫調節系統也還沒有發育完全,高燒后容易出現驚厥,即使適合使用藿香正氣水也要在醫生指導下用。
肚臍多用于應對消化系統病
肚臍是人體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穴位,叫做神闕穴。兒科需要通過貼敷肚臍來治療的病還不少,比如嘔吐、腹瀉、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疾病,以及多汗癥等。像晚上睡覺一定要把肚臍蓋上的說法,也有一定道理,主要就是為了防止著涼。臨床也有些臍貼類的藥物運用得比較廣泛。不過,肚臍眼并沒有那么神奇,不是對所有病都有效,之所以多用于治療消化系統疾病,是因為它其實是一個穴位。
小兒發燒應首選物理降溫法,使用溫水擦拭腋下、頸部等大血管部位;多飲水,增加尿量,促進體內毒素排出。但是,如果孩子體溫超過39℃,就必須送醫院檢查了。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