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張女士提供:我女兒1歲,由于年齡太小,感冒時不想給她用西藥。有位老中醫給開了一個方子,用后效果很好,現在推薦給大家:金銀花6克,鉤藤6克,薄荷6克,連翹6克,蟬蛻3克,炒萊菔子5克,甘草2克,加水120毫升,煎至60毫升,分3次服,每日1劑,亦可研細末,每服3~6克,白開水沖服。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中醫科主任、黑龍江省名中醫于景獻教授點評:這個方子非常適用于小兒風寒感冒,有疏風解表、清熱消食的作用,并且成分都非常安全。但上述劑量為1歲以下小兒劑量,不足1月減半,2歲以上小兒劑量加倍。
從中醫角度講,小兒感冒可以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暑邪感冒和時邪感冒四種。1.風寒感冒表現為惡寒、無汗、鼻流清涕、咽不紅、舌淡、脈浮緊,一般發熱較輕。2.風熱感冒表現為發熱重、鼻流黃濁涕、咳痰黏稠、咽紅、舌紅、脈浮數。這兩種是臨床最常見的。3.暑邪感冒有明顯的季節性,多發于夏季,以發熱、頭痛、身重困倦、食欲不振、舌紅、苔黃膩為特征。4.時邪感冒以起病急、全身癥狀重、發熱惡寒、無汗或汗出熱不退、目赤咽紅、全身肌肉酸痛、舌紅、苔黃為特征。流行性感冒多屬于這一類型。
不同類型的感冒,治療方法也不一樣。建議患兒先請醫生辨明感冒類型再行用藥。有發熱的要多喝熱水,湯藥應熱服,小兒發熱時,別裹太多衣物,以免散熱不暢引發高熱抽搐。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