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完奶就吐,以為只是消化不良,沒想到是腸梗阻。福清小瑛(化名)才2個月大,幾乎每次吃完奶就吐,家長以為是消化不良,只到診所拿了助消化的藥物,一周前小瑛一天吐了十幾次,送到醫院一查是十二指腸梗阻。
小瑛出生后白白嫩嫩的,一切都正常。但半個月后,小瑛在吃完奶后過了5分鐘,沒有任何預兆就吐了一大半出來。
小瑛的奶奶覺得,嬰幼兒本身胃就很淺,吐奶也很正常。之后的一個星期里,小瑛每天都會吐兩三次,家人都沒有重視。再后來,小瑛基本上每天吃完奶后,都會吐一部分出來。到了滿月時,小瑛的體重只增加了1斤多,幾乎沒長。小瑛的媽媽錢女士緊張了,便帶著孩子到當地的小診所就診。
錢女士說,醫生聽了她的描述后,初步判斷是消化不良,開了兩三種調理腸胃的藥物,錢女士就帶著小瑛回家吃藥。不過,小瑛吐奶的情況沒有絲毫好轉,反而越發厲害。錢女士帶著小瑛在當地幾家醫院就診,但都以消化不良被診治。
一周前,小瑛吐奶的情況突然更嚴重了,每次吃完都吐得精光,最多時一天吐了十多次。懷疑問題嚴重,錢女士夫婦趕緊帶著小瑛趕往福建省福州兒童醫院兒外科進行診斷。
據接診小瑛的主治醫生兒外科主治醫師林向上說,小瑛到醫院時,看起來很弱小,臉色也很蒼白。在詢問了基本的病史和情況后,醫生就安排小瑛進行胃鏡、CT造影等相關檢查,結果顯示是十二指腸梗阻了。
林向上說,每年該科室會接診幾十個一吃東西就嘔吐的患兒,病因有很多,但最常見的就是十二指腸梗阻和先天肥厚性幽門狹窄這兩種疾病,這是先天性的發育缺陷。這些患兒因為沒辦法正常消化,會將吃進去的東西很快吐出來。因為每天都吐,常引起患兒營養不良和電解質紊亂,但由于患兒發病時小,常被誤診為消化不良。
林向上說,嬰幼兒確實會比較容易表現為嘔吐,但正常的嘔吐是偶發性的,且吐的東西僅是一點點奶塊。而這幾類疾病引起的嘔吐,有時候會表現為膽汁樣嘔吐,嘔吐的頻率很高,且患兒常常表現為身體幾乎不長的情況。
林醫生提醒,雖然嬰幼兒吃完嘔吐很常見,但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嘔吐頻率過高,最好還是前往醫院做個檢查。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